我国的改革率先从农村突破,并迅速推向全国各个领域,同时农村改革也逐步走向深入。20多年来,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各地农村解放思想,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涌现了一批率先进入小康生活水平的共同富裕典型村镇。这些典型村镇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选择适合本地经济发展的路子,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发展等方面都取得突出成就,为其他农村脱贫致富、尽快进入小康提供了许多宝贵经验。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调查研究这些典型村镇的经验,进一步探讨农村共同富裕和农村小康建设的道路,对于贯彻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做好2001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以及在农村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全面开创新世纪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央党校战略研究所康绍邦等同志组成的“中国农村共同富裕典型调研”课题组,对全国115个坚持共同富裕道路、率先进入小康生活的典型村镇(乡),进行了调查,历时两年,并把调研成果汇编为《中国农村的辉煌与希望——百例共同富裕典型村镇调查》一书,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调查报告文集的出版,为学习研究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和研究我国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为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切实解决农村面临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大力提高农民收入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典型经验。该书共分七篇:第一篇介绍了发展集体经济为主实现农村共同富裕的典型村镇;第二篇介绍了充分发挥农村资源优势和促进集体经济迅速发展的典型村镇;第三篇介绍了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典型村镇;第四篇介绍了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奠定共同富裕物质基础的典型村镇;第五篇介绍了实行科教兴农战略,靠科技进步带动共同富裕的典型村镇;第六篇介绍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先富帮后富走向共同富裕的村镇;第七篇介绍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共同富裕提供强大政治保证的典型村镇。全书生动地描述了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在我们党第二、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神州大地的亿万农民靠辛勤劳动走向共同富裕的宏伟景象。
我们党历来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20多年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农村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果。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废除人民公社,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初步构筑了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农村新经济体制框架。农村一系列根本性改革,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农村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明显进步。尤为可喜的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带动农村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变革和小城镇发展,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现代化道路。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所带来的一个根本性变化,是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全国农村从总体上进入由温饱向小康迈进的阶段。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的巨大成就,是邓小平理论的伟大胜利,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及关于农业农村农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伟大胜利,是党的各级干部和亿万农民艰苦奋斗的结果。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为全国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使广大农民看到了走向富裕的光明前景,坚定了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尽管我国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发达的阶段,农村尤其不发达;发展农村生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全党全国人民特别是农村干部群众长期努力奋斗。目前我国农村的生产力还比较落后,市场化程度低,科技教育文化落后,农民生活水平比较低,农民收入增长比较慢,还有许多农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城乡差别还比较大,各地农村发展也不平衡。这些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进一步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始终把发展农业生产力作为整个农业工作的中心,一切政策都要有利于增强农村经济活力,依靠广大农民改变落后面貌,不断提高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在和平与发展的主旋律中,我们已经进入了21世纪。当前国际局势出现新变动,国内面临新任务,机遇和挑战并存。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要在21世纪的激烈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取得新成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必须把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作为整个农村工作的中心不动摇,必须大力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必须使越来越多的农村进入小康社会。在这样的时空背景下,汇集致富经验、展现村镇风采的《中国农村的辉煌与希望》一书,无论对于理论研究工作者,还是对于农村农业战线的领导干部来说,都是很有参考借鉴价值的。